Thursday, August 30, 2012

与神学对话

2010-5-21 21:47

 http://ccn.fhl.net/theology/dialogue.htm
2003.7.4 。2006.8.21 改版

基督徒如何与神学对话
1. 前言

不同的人对「神学」有不同的反应﹕有人很反感,觉得那是神学院搞出来唬人的;有人觉得很难懂,需要有哲学头脑的人才能了解。基督徒谈神学时,许多人心中更是冒出各种神学﹕教父时期的神学、加尔文的神学、南美的解放神学、自由派神学、保罗神学、系统神学、等等。但是到底﹕神学是什么?基督徒应该怎么看待神学、谈论神学呢?

2. 神学的角色

首先,要了解神学的角色。每一个人都有神学,一个人不管他信不信有神的存在,他一定相信某种权威或定律,他所相信的就是他的神。他的神会使得他不得不顺服,也使得他的生命有意义、有动力,他的生活有方向、有规律。当一个人的神学破产、破灭的时候,他就死了,不是自杀、就是智能退化(自残)。当一个人的神学不正确,他就坏了,不是害人、就是杀人。

在社会上,神学被其它的字眼所取代,个人化的有人生观、价值观、理想,群体性的有﹕良心良知、伦理道德、制度法律。有人追求金钱、名声、权势,有人追求专家名师、俊男美女,不是在讨好众人,就是在讨好特定的对象,这都是受到人生观或价值观所驱使。也就是说,处处有神学,希腊神话里有神学,科学里有神学(相信假设和目前被接受的定律),佛教里有神学(相信释迦的教导和佛经)。

3. 神学是什么?

了解了神学的角色,接著来谈基督徒的神学。神学是一门研究神的的学问。广义地说,神学研究神对人类和宇宙的管理。狭义地说,神学研究神在圣经里所启示的真理。
 
其实,圣经里所谈的也是神对人类和宇宙的管理,所谈的范围超越了神对信徒和教会的管理。圣经的核心是在讲神对人的拯救,讲神藉著耶稣基督所实现的赦罪拯救。圣经藉著以色列和初期教会的历史说明神的存在、大能、信实、公义、和怜悯。

圣经并不包含神所有的启示(例如一般启示),而是包含神的特殊启示、神针对基督救恩的完全启示。启示就是把不明显的事物显明出来,神的启示是指神把自己的存在和心意显明出来。启示不是把神所有的心意都显明出来(例如约伯的苦难),而是选择性地藉著一些事物显明神特定的心意。

人所说的真理叫神学,神所说的真理叫圣经。做神学时会怀疑、质疑神的权威是正常的,但是做神学的结果不能由衷赞美神、俯伏在神的面前,是不正常、有错误的。神学应该是一种励志、实践的学问,不能等到全懂了才开始做,而是边学、边做、边改。神学的反省要回到救恩、十字架上,要回到神的创造、神给人的使命。

神学的目的就是要认识神、藉著圣经里的启示来认识神、藉著整理出来的真理来分辨﹕哪个才是真正在经历神、怎样才是顺服神。神学的目的不是用圣经来解释个人的遭遇,而是用圣经来规范自己的生活、引导自己做义的奴仆。

4. 神学与解经

不是神学院里才有神学,不是牧长才能做神学,不是教会才能制定神学。其实,每个人早就有了自己的神学,只是在教会里要接受造就,要学习在圣经里的正确的神学;只是为了教会合一的事奉,要接受某个教会的教义(教义就是主观的神学告白)。

神学的确制造了教会里的斗争和分裂,但是为了避免神学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就要扼杀神学,结果就带来肤浅的灵恩运动、肤浅的查经联谊,更使用世俗的(人本的)、异教的思想代替分别为圣的、专讲十字架的神学。不知觉地就混淆真理和理论,就不再宣扬真理。

做神学时,必需要认识到神学约有三类题目﹕有圣经明确而直接陈述的(例如神是一),有圣经不完整而辗转陈述的(例如比喻),有圣经没有陈述的(例如天使何时被造)。做神学时,要捍卫第一类的题目,不要太论断第二类的题目,要回避第三类的题目。「信耶稣、得永生」的真理要坚持,对所谓的真信、假信,正信、误信,大信、小信,要谨慎争论。

做第二类题目的神学时,逻辑推理要强,要周密;另外要会发问,「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例如,找出「一次得救,永远得救」的罩门在﹕是否真的得救,「得救预定论」的罩门在﹕只有神知道谁被预先拣选了。罩门就是最强处,同时也是最弱处。罩门显示出一个题目的关键和弊病,但是其中的弊病使得该题目讨论像似空谈。弊病有﹕排外性的循环论证、延伸到不可知。

会产生上述的问题,因为做神学和解释圣经时常犯的毛病是忽略大前提(不同的范围和目的),好比数学公式不可以随便套用,要先界定好使用条件。例如,「一次得救,永远得救」要谈的是「神的保守」,不是「人的被拣选和初次得救」,「得救预定论」要谈的是「神的主权」,不是「人可不可以决定自己的得救」。「一次得救,永远得救」和「得救预定论」的应用对象是信主的人。

这个问题是源自于解经法先天上的弊病﹕如何取决一个完整的段落,又是如何认定前后文的编排和思路发展。不同的取决就造成不同的解释,也产生了不同的使用条件和大前提。

信仰和神学、解经和神学之间的关系都是互相影响、鸡生蛋、蛋生鸡的关系。

5. 神学与教会

神学大致上分为系统神学、圣经神学、实践神学。系统神学纵贯圣经,是种护教学。圣经神学研究圣经的某单元,是种查经、解经。实践神学是教会生活上的应用,但是多偏向教牧领导、教会(量的)增长,很少是有关于个人属灵的成长,而且,一般而言,实践神学的研究都远不如系统神学和圣经神学。

一般所谓的教会增长是指量的增长,人数的增长,当聚会的人增多、新会员增多、新受洗的人增多,就表示教会有增长。但是长老执事增多、主日学老师增多,就会产生教会分裂。

教会的三大任务是﹕治理(组织事工、立模范、和训诫)、教导(属灵的供应﹕救恩、诫命、和智慧)、关怀(物质的供应﹕探访陪伴、供应食住、供应人力)。因为神要人﹕爱神、爱邻舍。耶稣要人﹕相爱、传福音。耶稣要教会﹕训诫。使徒要教会的长老﹕牧养、做模范。

教会制度一直在专制和民主之间摇摆﹐改教后会友更是扮演矛盾的角色﹐员工兼老板﹑球员兼裁判。真正的问题在于教会的同工团队﹐每个同工都想奋力拉马车向前跑﹐但是如果每一头马都跑不同的方向﹐马车不但不会前进﹐还会被拆毁。「如何做教会行政」是个大的课题﹐不过「爱每一个人」应该是做任何事工的基础。

虽然质的增长也会被强调,毕竟质的增长不是主要目标,而是辅助方式。质的增长是指属灵上、灵命上的成长,也就是信仰上的成长、与神关系的更亲密,也就是对信仰更清楚、更肯定、更喜爱,行为更合乎神的心意。属灵应该就是顺服圣灵(结出圣灵的果子),不结党纷争、不放纵情欲。

属灵上成长的终结目标就是﹕长成基督长成时的身量。虽然一般是用祷告、熟悉圣经、服事来衡量一个人的属灵程度;其实这三项只是成长的辅助方式。而且服事应该分成三类﹕生活更新、教会教会外传福音、教会内教导。属灵程度应该从三方面来评估﹕与神同行的时间(认识救恩)﹑与人同行的时间(行公义与怜悯)﹑执行异象的时间(行一生特定的使命)。

6. 神学与政治

有人抱怨为什么华人的神学要跟著欧美跑?这是因为欧美的历史、文化、政治有很深的教会根源或影响,华人有很深的儒家历史、佛教影响,佛教文化很容易在(做基督徒的)华人当中死灰复燃,所以(崇洋媚外的)华人是不容易做出什么神学来,而且承袭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当阿富汗的神学士政权炸佛像的时候,有人为那些巨型的艺术品而惋惜。上帝都不惋惜所罗门的圣殿、希律王的圣殿、甚至异教徒巴比伦的空中花园,今天为什么要惋惜异教的建筑?

欧美的神学是从政治斗争和宗教斗争所得到的遗产,那是一种求生存的神学,嘶吼出「上帝主权」﹐反观华人的神学,是一种桃花源的神学。虽然台湾有长老会被人说「爱搞政治」,但是没有产生一种政治上的神学动量,没有像南美洲的政局就激荡出「解放神学」。台湾的基督徒只有占人口的3%-5%,面对庞大的外教势力,也没有产生出以利亚式的对抗神学。台湾的「乡土神学」只能算是与文化会通﹐还够不上与政治对话。

7. 神学与宣教

现代的基督徒传福音时讲求果效,但是怕得罪人,怕对方就不来教会、就反对教会。这样根本就失去了保罗精神,保罗传福音时甚至是去踢馆,到犹太人会堂传他们所厌恶的耶稣。传福音的神学是怕来不及救人,而不是怕得罪人。相对的,彼得在耶路撒冷里,受圣灵浇灌说方言、医病行神迹、一开口就数千人信主,是受到普遍效法的模范。

人刚信主时﹐是最火热的时候﹐但是他们的信仰也是最有偏差的时候。但是﹐即使花时间努力研究圣经或神学之后﹐恐怕在认识和误解上仍然有相同的比率。得救是一时的事﹐学习是一生的事﹐一边做一边学。

从圣经里很难成立一个服事的标准模式。但是耶稣﹑使徒和先知有共同性﹐就是带著关怀人群的火热﹐带著殉道的态度﹐走进人群。即使有了整个圣经的轮廓﹑神学的轮廓﹑教会的轮廓﹑事工的轮廓﹑福音的轮廓﹐但是如果没有属灵和物质上的关怀﹐那么知识和制度都会变成空虚。神学不应该局限在真理的辨正﹑命令的重申﹐ 更重要的是带起悔改的心﹑奉献的心。如果不能改变一个人的行为﹐那么神学便是空虚的。

8. 结论

神学不是旁门左道、不是用来抬高自己的器具、不是拿来空谈的圣经知识,神学乃是个人对圣经的认识、对神的执著、对人对事的态度。神学是圣经和个人生活之间的桥梁,生活诠释圣经、印证圣经,圣经引导生活、印证生活。神学不只是反省生活到神的面前、更是要拓展生活到万民当中,使得神的属性被显露出来、被高举起来。

========================



xianmin 2010-5-21 22:31
   学习了!
删除 回复革命筒子 2010-5-21 23:59
收藏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