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ugust 28, 2012

b04. Created Jesus - From Fathers

2012-2-12 05:29



2.b. 教父想说的是:基督是人

早期教会正统教父们的共识是:基督是人,所以基督是受造物。这个背后所想要凸现的是:受造的就是属地的,人是属地的,人没有属天的成分。所要强调的是:基督是个真人,不是幻影。

从 教父以降,基督论的立场就是:基督是完全的人,也是完全的神。基督不是神和人的混合体,基督不是半人、半神。基督是人,基督只是个人,为马利亚所生,死在 十字架上,又从死里复活;基督是神,基督是个没有参杂受造物的真神,神不是人。但是基督又是人、又是神,而且基督在同一个时间、同一个空间里又是人、又是 神。

    耶稣被造论者认为:耶稣是人,耶稣是被造,这两者是一体两面。教父认为:耶稣是人,是真的人,有软弱的人。相对于教父们看重“耶稣是人”,耶稣被造论者更 看重“耶稣被造”。教父们说耶稣必须是人,耶稣被造论者说耶稣必须是被造的。教父们努力证实耶稣是人,耶稣被造论者努力证实耶稣是被造的。为什么?因为耶 稣被造论者想证实人会成为神。

    是的,教父们也提到人会成为神,但是仅仅止于人会有永生。但是耶稣被造论者心目中成为神的人是拥有与神同质的神性,只是没有神的神格。教父们虽然说耶稣是 被动地被造,但是教父们也提到,这个被动的被造动作却是经由主动的领取动作来完成。到底耶稣的被造是被动,还是主动?

    “腓2:7-8说耶稣有人的形象 form、样式 likeness、样子 fashion/appearance”,就表示耶稣跟人一样,也是被造的?

    “来2:17说耶稣凡事与我们相似,所以耶稣必须是受造的;彼后1:4说我们分享神的性情,所以我们必定有完全的神性。” 这样的推论对吗?耶稣的神性彰显在他那个非受造的灵的部分上,但是人的神性彰显在哪里?人的灵仍然是受造的啊,人有了神性就成了非受造吗?复活的不朽坏的 身体就成了非受造了吗?内住的圣灵就是人非受造的灵吗?人的灵被圣灵所取代吗?

    另外,人和人性是不同的,前者是具体的个体(或有形、或无形),后者是抽象的性质。




2.c. 教父这样说耶稣被造

耶稣被造论者提出早期教会的教父们也说:耶稣是被造的;接连提出教父们著作中提到耶稣被造的字句,进而指出教父们引用圣经来论证耶稣是被造的。

不可否认,耶稣被造不是在近代才被提出来,也不是在正统、主流之外。

但是我们必须注意:教父们为什么这么说?教父们的想法和耶稣被造论者的想法是一致的吗?

先就教父们引用圣经谈起。

    (1) 目前常被引用的是罗1:3的“被造”和箴8:22的“创造”,拉丁教父通常根据武加大拉丁文译本提出“耶稣被造”,希腊教父通常根据七十士希腊文译本提出 “耶稣被创造”。在我们考察圣经后,却发现罗1:3的希腊原文是“成为”,箴8:22的希伯来原文是“有”,而英文译本里罗1:3通常做“被生”或“成 为”,少数如钦定本做“被造”,而箴8:22做“有”。

    因此,演变成罗生门,众说纷纭,要多数服从少数呢?还是要原文服从翻译呢?这类的问题是耶稣被造论者始终不面对的问题,他们只顾搜索支持他们的言论,对于根据间的冲突、多元性也就置之不理。

   (2) 其次,就罗1:3的“被造”,在希腊原文是个异态动词(以中动语态来表示主动意),在罗1:3是个中动语态(介于主动和被动之间),所以不可能会表示被动意“被造”。

    耶稣被造论者提出,在罗1:3是个第二不定过去式,这时中动语态也有被动意;另外,字典也指出,这个字本身也有“被造”的意思。“”

    但是,字典里“被造”只是其中一个意思,他们必须提出来为什么在罗1:3里一定是“被造”的理由。考察第二不定过去式有被动意的例子,几乎是极少数,而且 这些少数在别的英文译本里绝多数都做主动意。(罗1:3、加4:4是争议经文,以被讨论的经文来作证,这个叫做循环论证。)

    (3) 第三,就罗1:3的拉丁文翻译,“被造”该字的字源有两个,一个是“造”,一个是“成为”;但是这两个字源都有“造”和“成为”的意思。另外,该字在罗 1:3是完成时态-被动语态,而拉丁文这里的“成为”是个半异态动词,也就是它的完成时态-被动语态是表示主动意,也就是“成为”,不是“被造”。

    (4) 第四,就罗1:3的英文翻译,“被造” made 这个字本身 make,在字典里也有“成为”的意思。另外,“be made”一定是“被造”的意思吗?比如,He was made king,是“被造”还是“被立”?即使勉强做“被造”,这时的“被造”也不是外形变化的“被造”,顶多是穿着上的变化。

    (5) 第五,当我们考察教父们提及“被造”时,发现教父们与耶稣被造论者所不同的地方是:因为耶稣是人,所以耶稣是被造的;耶稣被造时,耶稣取了被造物的身体。 相对的,耶稣被造论者说:耶稣必须是受造的,耶稣才是人(因为耶稣是被造的人,所以耶稣是真的人);耶稣的身体是被造的(,所以耶稣是被造的)。虽然两者 有某个程度的交集,但是两者的论述的方式不同,论述的重点不同。

    耶稣被造论者坚持:被造物之所以叫被造物,正是因为他们是被造的。

    是的,“被造物”就字面的意思,是这样。但是,字义常常会更改,生物如今多做“生物”,有生命的物体。在旧约里指的是有生命的物体,字源是“生活”。在新约里字源是“创造”。“”

    其次,如果强行按照字面的意思,那么按照罗1:3的翻译,约1:14应该做“道被造成肉身”,而约翰之前还说这个道就是神,因此,耶稣的肉体是神转化来的。当然这个结论错误的。



- Dec 7, 2011 8:26 AM
教父所关心的是基督这个人,这个神-人,不是基督的身体,所以对于基督身体的形成,并没有提论太多。

从教父以降,基督论的立场就是:基督是完全的人,也是完全的神。基督不是神和人的混合体,基督不是半人、半神。基督是人,基督只是个人,为马利亚所生,死在十字架上,又从死里复活;基督是神,基督是个没有参杂受造物的真神,神不是人。但是基督又是人、又是神,而且基督在同一个时间、同一个空间里又是人、又是神。

- Dec 7, 2011 8:33 AM
1. 拉丁文的圣经译本原本都是做“被造”(其实,不尽然是“被造”的意思),所以引用圣经时,自然使用相同字汇。

2. “造”一般的理念是从无生有,或者改变形状,改变本质。但是耶稣的被造却只是:穿上。
(改变本质,应该是源自于基督徒是新造的人 new creature,指的是内在的更新)

3. 教父们和宗改家们如何解释“被造”,如何使用“被造”,就会发现他们的意念与我们不同。他们不讲身体的造成,他们强调身体是被造物:耶稣有了身体,耶稣有了被造物。
马丁路德也一再强调,耶稣的身体是载体,人的身体是主体。
路德的说法也印证了圣经的说法,人成了有灵魂的活人,耶稣成了有身体的奴仆。

- Dec 7, 2011 8:45 AM
言下之意,圣经其他的英文翻译好像都没有希腊文学者参与或主导,所以罗1:3的“被造”只有出现在几种英文译本。
比較幾種有知名度的聖經譯本,钦定本 made 被造,新美国标准本 born 被生,新国际本 was 是。
只有两三种译本翻译成“被造”,多数翻译成“被生”或“是”。新钦定本也改成“被生”。

尼西亚前期教父也有西方教父,如 居普良,居住迦太基,应该使用拉丁文。

关于《尼西亚前期教父选集》,
“查爱任纽与希坡律陀系用希腊文著述,居普良则用拉丁文著述。凡有原文存在各篇,均由笔者用以校订译文。”
http://edzx.com/zxdj/%E5%AE%8F%E9%81%93%E4%B9%A6%E5%AE%A4/e_book/%E5%8E%86%E4%BB%A3%E5%90%8D%E8%91%97%E9%9B%86%E6%88%90/%E7%AC%AC%E4%B8%80%E9%83%A8/%E5%B0%BC%E8%A5%BF%E4%BA%9A%E5%89%8D%E6%9C%9F%E6%95%99%E7%88%B6%E9%80%89%E9%9B%86/index.htm

关于《东方教父选集》,
“序言 ... 罗马帝国范围内一致通用希腊语文者三百余年;至四世纪终,这个统一因素失去了势力。虽然古典拉丁名作家如威吉流与利拉丢,早已树立了拉丁文的旗帜,但一般早期基督教作家几仍全用希腊语。罗马的革利免,黑马,殉道者游斯丁与爱任纽等,虽生在拉丁圈域内,但皆以希腊著文。四世纪末以降,这情形为之一变。圣奥古斯丁的浩瀚著作,全用拉丁。他虽或具希腊语文知识,但极有限。以后西方教会即专用拉丁文,...
我们必须特别提到前上海圣约翰大学教授,《次经》全书汉译者都孟高博士,蒙他从希腊原文校勘了大部分的汉译。对此,我们不胜感谢之忱。”
http://www.ccctspmbook.org/list.asp?ProdId=0356
* 所以,拉丁文部分並沒有校對,應該只是從英文直接翻譯成中文。除了少數早期(拉丁)教父有用希臘文寫作,原稿應該是拉丁文。

- Dec 7, 2011 9:23 AM
关于耶稣两性的争议,我的立场还是如前:圣经讲多少,我就说多少。
从人的理解,既然是人,当然是被造成的。使用“有限”、“被造”来界定所谓的人性。
但是,圣经是有什么相关的记载?经文到底是怎么讲的?

这个议题,在进一步的探讨时,将会涉及人的组成、亚当的后裔如何被造,等等尚未有定论的议题。
这些议题已经脱离了我目前的负担,也脱离我的兴趣:以圣经来认识神学。

我比较期望看见有较多的经文根据,而不是各种的假设、理论、模式、科学、哲学。
我花更多的精力,来检视经文的意思,检验各种的可能意思。
即使是教父们、宗改家们的言论,我也是在前后文上扩大阅读范围,引用的文句也是反复推敲。
进而缩小了可论证的范畴。

我认为在投入神学上的论证前,我应该多了解:经文到底讲什么,我能够从经文演绎到多大的范围。

- Dec 7, 2011 9:24 AM
一位希腊文教授说:字义和文法并不能左右经文的意思,经文的意思最后还是决定于前后文和神学。

是专家,就应该把事理讲清楚,也应该回应对方的疑问。不是:“也有”这个意思就必须是这个意思,也不是:其他的专家也这么认为所以就是这样。拿出专家的风范,讲清楚、说明白。特别是违反文法原则、或者只有唯一的特例,就更应该做个论述。不要道听途说,不要囫囵吞枣,不要因为大家都这么说,最终还是不明白为什么这里这么特别。

是专家,即应该好好交代参考引用的出处,好让读者可以尽快查到参考资料,然后检视是否合理。nycx在网络上的帖子,应该是学习上的作业,所以许多只有注脚号,没有注脚文。

- Dec 7, 2011 9:26 AM
引用教父著作时,请注意:
(1)拉丁教父会引用新约的拉丁文译本,拉丁文译本里常把“成为”翻译做“被造”。
希腊教父会提到旧约的七十士希腊文译本,七十士译本把箴言8:22的“有”翻译做“创造”。

所以,如果不参照原文圣经,圣经翻译会影响教父写作时的用字遣词。其次,拉丁教父说“被造”,希腊教父说“被创造”。

其次要注意的是:
(2)翻译的问题。对于多义字的翻译,应该多加小心。

旧约的箴言8:22是经文疑案,因为希伯来文经文里没有“造”的可能,英文译本、中文译本多跟从希伯来文经文。但是七十士译本又是新约时代通用的译本,连耶稣和使徒都多次引用。

新约的“被造”出现在拉丁文圣经译本、希腊教父的著作、一些英文圣经译本。

而拉丁文的“被造” facus 有两个字典型,一个意思是“造”,一个是“发生”;而“发生”的字典型是个异态动词,被动语态做主动意。

而英文的“造” make 也有“成为”的意思。“成为”也有两类,一类是实质上的变化,陶土变成陶器;一类是意义上的变化,奴隶变成宰相,罪人变成义人。

第三,引用时忌讳断章取义、以偏概全,更忌讳移花接木、张冠李戴。多读读前后文,看看书名、章节标题,才能抓住教父们的中心思想、内心的世界。

不要因为教父也这么说,所以就认定教父也是这个意思。
原因很简单,教父们所面对的问题是当时的问题,虽然类似今天的问题,但是大环境不同,他们所关切的重点也不同。以至于出现了相同的言语,但是对于问题有不同的诠释、有不同的论述方向。

比如,教父说耶稣被造,因为耶稣取了身体、成为人。被造论者就说,那个身体是被造的。被造论者又说,神也造了个身体给亚当。首先,耶稣是自己主动取了身体。其次,教父没有说到身体是被造的,只有说身体是被造物。被造论者说,被造物都是被造的。

- Dec 7, 2011 10:18 AM
《反亚流四论文》、加尔文的注释被引用,但是看过了引用文的前后文之后,我还是维持原来的立场。总之,不要断章取义。教父的论述,都是被动地回应异端的论述,主要的目的在捍卫耶稣的神性。他们不提人会拥有所有的(全部的)神性。

至于李氏神学,是哗众取宠,是移花接木,是答非所问(、或以偏概全)。許多的引用,除了使用相同的术语外,讲的内容都与李氏神学的立场无关;相反的,这些引用更肯定了改革宗的立场,虽然改革宗已经很少使用类似的术语了。

一种“神成为人,使人成为神”的模式:神取了外来的受造身体,得以成为人;人取了外来的非受造神性,得以成为神。

- Dec 7, 2011 10:26 AM
教父讲“人成为神”,是讲得永生。人成为神的孩子后,就已经是神了。
“耶稣受造”论认为,人在复活后,会得到完全的神性,成为神,只是没有神格。

教父说“人成为神”,是指有份于(分享、参与)神性,而且要全然有份于神性。
“耶稣受造”论认为,人会得到神性,如同耶稣一样,神性与人性结合在义人的身上,于是人成为神人。


教父认为耶稣受造,为了拯救罪人,使人得永生。
“耶稣受造”论认为耶稣受造,为了使人成为神,真正完全的神,只是不被敬拜。

- Dec 7, 2011 10:27 AM
第二,教父虽然也说“被造”,很多时候是在回应异端时,所作的部分认同,主要是因为圣经的拉丁文译本有这么说;很多时候,教父还是使用“取了”、“成为”。更重要的是教父们和宗改家们的一贯思维:(1) 基督成为真的人,为了替罪人死;(2) 人成为神,因为基督徒已经是神的儿女,因为有永生、不死,因为有圣灵同在。

第三,教父时期的信经不提基督受造,宗改时期的信条顶多承认基督是受造物。许多中文翻译把“受造物”翻译成“受造”、“受造的”,才会造成混乱。

第四,希腊文新约手抄本没有“基督受造”这样的句子。会把“成为”翻译成“被造”、“被生”,都是后人认为这样会比较通顺。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