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November 20, 2013

中国古籍如何描述天地的开始

2013-9-4 22:12


上古的人信奉的天、帝即是上帝 2010-08-29 13:09:39
小溪 8/29/2010

漢朝學者鄭玄在《史記》注解中指出:『上帝者,天之別名也。神無二主。』


中國人與上帝曾經熟過?
mtjosephong at 無名小站 at 06:57 PM

【大明會典】
于昔洪荒之初兮,混蒙,五行未運兮,兩曜未明,其中挺立兮,有無容聲,神皇出御兮,始判濁清,立天立地入兮,群物生生。

如果你可以了解一些英文,我也盼望你讀讀作者所翻譯的英文,
「Of old in the beginning, there was the great chaos, without form and dark. The five planets had not begun to revolve, nor the two lights to shine. In the midst of it there existed neither form nor sound. You, O spiritual Sovereign, came forth in your sovereignty, and first did separate the impure from the pure. You made heaven; You made earth; You made man. All things became alive with reproducing power.」


=========================



flicker 彩虹炫 | 编辑 删除Big 2013-9-4 22:26
http://baike.baidu.com/view/104636.htm
盘古开天


根据三国·吴国·徐整著《三五历纪》、《五运历年纪》及《古小说钩沉》辑的《玄中记》的类似记载,描述了盘古开辟地的经过。
而南朝·萧梁·任昉所著的《述异记》中则描述盘古死后身体化为天地万物。

《三五历纪》
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
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
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
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
后乃有三皇。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
flicker 彩虹炫 | 编辑 删除Big 2013-9-4 22:55
http://zh.wikipedia.org/wiki/上帝
上帝

上帝,殷商甲骨文卜辞和周朝金文中又称“帝”、“天”,
儒教传世经典中或稱天帝、昊天上帝[1]等,
是夏商周以来华夏民族信仰的主宰天地宇宙的神。

《史記·封禪書》司馬遷(前145年[1]或前135年[2]-前86年):「八神將自古而有之,或曰太公以來作之。齊所以為齊,以天齊也。其祀絕莫知起時。八神:一曰天主,祠天齊.天齊淵水,居臨菑南郊山下者。二曰地主,祠泰山梁父…」

《漢書·郊祀志》東漢班固,32年-92年:「皆曰天子父事天,母事墬,今稱天神曰皇天上帝,泰一兆曰泰畤,而稱地祇曰后土,與中央黃靈同。」

《史記·五帝本紀》鄭玄(东汉-127年-200年)注雲:「昊天上帝謂天皇大帝,北辰之星。」
《通典》唐杜佑撰。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年)-《通典·禮典》:“所謂昊天上帝者,蓋元氣廣大則稱昊天,遠視蒼蒼即稱蒼天,人之所尊,莫過於帝,讬之於天,故稱上帝。”

《隋書·禮儀》六三六年(贞观十年)-「五時迎氣,皆是祭五行之人帝太皞之屬,非祭天也。天稱皇天,亦稱上帝,亦直稱帝。五行人帝亦得稱上帝,但不得稱天。」

唐修《晋书》监修三人为房玄龄(579年~648年)、褚遂良(596年~659年)、许敬宗(592年~672年)-
《晉書·志·禮》:「案易『殷薦上帝,以配祖考』,祖考同配,
則上帝亦為天,而嚴父之義顯。周禮旅上帝者,有故告天,與郊祀常禮同用四圭,故並言之。」
《漢書·志·祭祀·六宗》:「尋虞書所稱『肆類于上帝』,是祭天。
天不言天而曰上帝,帝是天神之極,舉帝則天神斯盡,日月星辰從可知也。.....
天稱神上,地表數中,仰觀俯察,所以為異。宗者,崇尊之稱,斯亦盡敬之謂也。

礼记正义-宋绍熙三年(1193年?)- 卷十二·王制第五:“谓大微五帝,应于五行,五行各有德,故谓五德之帝。木神仁,金神义,火神礼,水神知,土神信,是五德也。”

《宋書》,由南朝梁沈约(441─513年)等人所著。齊武帝永明五年(487)奉詔撰《宋書》- 
《宋書·志·樂》,尚书左僕射建平王宏:「竣據周禮、孝經,天與上帝,連文重出,故謂上帝非天,則易之作樂,非為祭天也。按易稱『先王以作樂崇德,殷薦之上帝,以配祖考』。
尚書云:『肆類于上帝。』
春秋傳曰:『告昊天上帝。』凡上帝之言,無非天也。天尊不可以一稱,故或謂昊天,或謂上帝,或謂昊天上帝,不得以天有數稱,便謂上帝非天。
徐邈推周禮(又称《周官》,西汉的景帝、武帝之际从民间征得)『國有故,則旅上帝』,以知禮天,旅上帝,同是祭天。言禮天者,謂常祀也;旅上帝者,有故而祭也。
孝經(成书于秦汉之际)稱『嚴父莫大於配天』,故云『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既天為議,則上帝猶天益明也。不欲使二天文同,故變上帝爾,
故郑注以前天神为五帝,后冬至所祭为昊天。」
flicker 彩虹炫 | 编辑 删除Big 2013-9-4 23:09
http://zh.wikisource.org/wiki/白虎通/卷08#.E5.A4.A9.E5.9C.B0
白虎通/卷08  (《白虎通義》四卷,漢班固撰。)

日月

天者何也?
天之為言鎮也,居高理下,為人鎮也。地者,易也。言養萬物懷任,交易變化也。

始起之天,始起先有太初,後有太始,形兆既成,名曰太素。
混沌相連,視之不見,聽之不聞,然後剖判清濁。
既分,精出曜布,度物施生。精者為三光,號者為五行。
行生情,情生汁中,汁中生神明,神明生道德,道德生文章。故《乾鑿度》云:「太初者,氣之始也。太始者,形兆之始也;太素者,質之始也。陽唱陰和,男行婦隨也。」

flicker 彩虹炫 | 编辑 删除Big 2013-9-4 23:19
大明会典

http://www.zbjn.com/show.aspx?id=3706&cid=161

明代官修的记载典章制度的史书。又名《明会典》。
始纂于弘治十年(1497)三月,经正德时参校后刊行。共 一百八十卷。嘉靖时经两次增补,万历时又加修订,撰 成重修本二百二十八卷。   
洪武二十六年(1393),明太祖朱元璋仿《唐六典》 □修《诸司职掌》。分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和 通政使司、都察院、大理寺和五军都督府十门,共十卷, 记载了明王朝开国到洪武二十六年前所创建与设置的各 种主要官职制度。
孝宗嗣位后,因洪武后累朝典制散见 叠出,未及汇编,不足以供臣民遵循,
遂于弘治十年三 月,□命大学士徐溥、刘健等纂修,赐书名为《大明会 典》,十五年(1502)修成,但未刊行。
正德四年(1509)武 宗命大学士李东阳对《大明会典》重加参校,六年,由 司礼监刻印颁行。有明刻本传世,一般称《正德会典》。

http://baike.baidu.com/view/70065.htm

《大明会典》(Code of Great Ming Dynasty),记载中国明代典章制度以行政法规为主的官修书。简称《明会典》。
始纂于弘治十年(1497)三月,180卷。
经正德时参校后刊行。嘉靖时经两次增补,万历时又加修订,撰成重修本228卷。
明代前中期的社会发展、程朱理学统治地位的确立和分化以及明代官修史籍活动是其产生的社会学术背景。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4%A7%E6%98%8E%E4%BC%9A%E5%85%B8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明太祖仿《唐六典》的体例而制定。
明孝宗弘治十年(1497年),以历代典制散见于竹册卷牍之间,百司难以查阅;故敕儒臣分馆编辑,
至弘治十五年成书。
武宗正德年间重校刊行,
神宗万历四年(1576年)重修,至十五年2月成书,称《重修会典》,共228卷。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