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November 23, 2013

办活动

 2013-2-12 02:02

节目,经费,场地。
对象,主题,邀请。

1. 活动的节目

教会办活动,最简单的就是聚餐,其次是郊游、购物。不管什么活动,一定要有短讲或者唱赞美诗,否则就不要办。

附带的问题是,教会要办公益活动吗?

有时我也搞不懂教会办晚会的意义在哪里。不是我不通达事理。而是唱歌、表演乐器,又是唱歌、表演乐器,有点腻。但是,反过来,传统活动还不是唱圣诗唱个没完没了。

好一点的活动,有带动唱(边唱歌,边做动作),有圣经游戏。可以演圣经故事的话剧,可以做圣经故事的游戏,也可以(在游戏开始或结束时)利用游戏来讲解圣经故事。也可以观赏有关基督徒故事的影片,在中场或结束时做讲评和呼召。

办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联络感情、建立关系。但是脱离了教会气氛、宗教气氛,脱离了见证机会、分享机会,我就觉得这样的活动怪怪的。筹备活动最重要的部分不是在活动本身,而是筹备活动的人,我们能给什么?除了物质外,属灵上能给什么?都是千篇一律吗?

2. 活动的本质

教会筹办中型以上的活动就要考量经费。使用者付费,这是最高原则。其次是奉献,和教会预算。教会通常会对外人减免费用。但是我个人觉得,绝大时候与会人都有足够的付费能力。今日办活动的问题是,隐藏外展传福音的目的,包装成圣诞老人,叫人来吃喝玩乐。

现代人也会挑选,今晚去哪里,这个周末去哪里。他们首要的考量是,哪里有得吃,哪里有朋友,有熟识的人,哪里有意义的活动。对单身,什么是有意义?第一是同行業、同嗜好,第二是异性。对父母,什么是有意义?第一是育儿,第二是孩子表演。

现代基督徒所欠缺的是对生活的反省,信仰根本与生活脱节,教会与社会脱节。教会与社会是,各走自己的阳关道,各走自己的独木桥。信仰真的成了生活的鸦片。用事奉和祷告,来换取蒙福和得福。

其实,信仰也不是一味为主受难、为主殉道。基督信仰是受差派去传福音,为社会公义挺身而出。基督信仰是与神和好、与人和好、使人与神和好。

我想办活动,应该是争取一个机会,给教会、给基督徒作见证,分享他在地上的特别任务。而不是邀请非基督徒来同乐,来信耶稣。

3. 活动的预备
活动需要人气,人气需要人情。邀请人是在卖人情、做买卖。平时没有交情,也就说不动人来。其次是看活动本身,什么主题、什么讲员、什么人来、在哪里、多少人。

我的建议,一则做会前暖身的小活动,一则做会后跟进的小活动。没有知名度,没有人际关系,谁要来捧场?小活动也可以分摊大活动的压力,像个筹备会、说明会,有个半成品、或模型屋,预备人来参加正式的活动。否则许多人来,真的来凑热闹,人气很旺,但是同工看得很心寒。会后没有跟进活动,也很可惜,聚集了那么多人,说散就散,很可惜。跟进活动不但可以使人回流,也可以促使新人与小组建立关系。注意,是一个活动分成三个阶段,不是三个活动。

我也相信,许多人会提议祷告,定时为大会、大会的筹备、大会的同工、受邀请的人来祷告。

一般来说,教会应该每月有个小型活动,每季有个中型活动,每半年或一年有大型活动。活动有大小当然是珍惜同工的体力,活动的设计当然有不同的社区对象、不同的主题、不同的系列,甚至不同的会友。要动员起立、要聚集起来,这个是办活动的精神。

问题是,我们策划活动时,多半是以教会为核心,而不是以社区为核心,很少想到社区需要什么、社区的活动形态,很少想要与社区有互动。耶稣那种走出会堂、走入人群的精神,早已经丧失。其实,我们不该建造高大的巴别塔,我们需要做的是,送出去更多的干员,我们需要更认识我们的社区,我们要随时待命,随时都能帮得上忙。我们希望把福分送出去,把门徒送出去,把基督送出去;而不是叫人拿来。



========================



flicker 彩虹炫 | 编辑 删除Big 2013-6-21 23:52
* 秋:迎新会,中秋节,秋游
* 冬:感恩节,圣诞节,新年
* 春:春节,春假,春游
* 夏:暑假

flicker 彩虹炫 | 编辑 删除Big 2013-6-22 00:15
活動 
= 夏=野營,野餐(烤肉),採草莓。特會。
= 秋=郊遊(遠足),摘蘋果,賞花,賞紅葉。感恩節,聖誕節。
= 冬=滑雪,火鍋,包餃子。
= 春=觀光(古蹟,景點),購物。復活節,國殤日。

= 採蘋果。藍莓,黑莓,草莓,蔓越莓(小紅莓)。
= 聖經營,退修會,培靈會,訓練會,特會(大會)。

地點 = 公園,山上,海邊,河邊,教會,學校,球場。果園。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