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November 23, 2013

赞美杂记,2012-12 A

 2012-12-17 22:29 


* 2012-11-29 02:43
错误的行为,源自于拒绝(排斥)、害怕(无能)、无知(变化)。

教育的原则是因材施教,但是大人的态度总是墨守成规、爱莫能助,为什么?因为物质化,生命比气节重要,名利比气节重要。因为懒人化、特权化,任何的变化是额外的付出、是向权威的挑战。
教育应该是知道社会需要什么、孩子可以做什么,然后诱导孩子肯定自己、投入社会。教育不应该是求生存、求名利的踏板,而是建造社会的基石。没有了这孩子,那么社会会变成怎么样?社会需要不同的人,不是要罢黜某些人。社会不断在重组,才会有朝气、有新气息。

孩子错了,应该先检讨制度的问题,再来理解孩子的问题。先理解一个零件在机械上的作用,再来理解该有的形状和位置。

急救是必要的,但是治疗和复健是长期的、是灵活应对的,要观察、要调整。
 
* 2012-11-29 02:19
时代在变,体罚已经过时了。
神给父母鞭打的权柄,不是给老师。是的,保罗曾口出恶言,威胁过,毕竟行管教的人是上帝。
团体,有团体的法规,有公约。教会的训诫只有隔离和驱逐,不应该有刑罚。

体罚有年纪范围,太小和太大都不适合体罚。体罚应该有配套措施,也就是如何和好、如何使人觉醒。一味地禁止、以体罚为最后手段都是错的。
学校的老师、还是教会的老师,应该试图了解孩子的真正情结,进而引导孩子面对问题、投入群体、投入学习。

教育,不但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是开拓孩子的视野和胸襟。鼓励和奖励可以带动学习情绪,朋友和家人的支持更叫人可以全心投入。
教育家的知识、风趣、关心,也可以带动学习。但是更重要的是能够跟上时代,不要闭门造车,要摆脱旧时代的框架、使用新时代的力量,来达到教育的目的。

言语,是教育的关键。不是只讲严厉的话、鼓励的话,而是讲可以沟通的话。看出对方的心情、诠释对方的心情,带动(我看见你了)、加强(我更是这么做)、转变(因为我眺望更大的)。说话,不是要对方闭口,乃是要对方回应,好有机会把对方带到更开阔的高度。对话,才能知道对方,才能让对方发挥。
 
* 2012-1-27 15:54
传统上婴儿洗是效法旧约的割礼,神学上是基于神约。我个人并不支持婴儿洗,按照圣经,儿童(年数不知)是属天的,因信称义才是信仰的重点。

教育要因材施教。苏菲芸的孩子都是天才,他们夫妇谦虚地说因为孩子从小一家天天有段时间分享、读经、祷告,小小孩在中途就睡着了。这些孩子学业好、德行好、又热心事工。所以,提纲挈领吧,先不要想把孩子塑造成什么,先看看孩子离神有多远,重点捉住了,次要的也会跟上来。

孩子需要的,第一是榜样,第二是兴趣。论空间,小的时候要有人开路,大一点时要自己尝试,有人督导,再大点就要学习收拾,再出发。律法,对小小孩要严格,对大孩子要自律,再来就要有听证会。总之,要有计划,要有文字,要有沟通。

有时候,事情并不复杂,几年前台湾升高中的基测一名英文榜首原本英文不好,但是爸爸为了激励孩子,虽然学历不高,就跟着学英文,孩子的成绩居然成为榜首。我想是环境,孩子不想要当别人的担子,只想有朋友,良师益友。
 
* 2011-12-28 00:11
这几年对于主题圣经、分类圣经,我很感兴趣。这些书有很多名称,最动听的是:神的应许。书中按照主题,比如恩典,就罗列有关的经文。也有做成小册子,针对弟兄、姐妹、小孩等等不同背景的人,做成对这些人的小册子。读起来,有点沉闷,但是很适合思想、整理。

另外,几年前马礼逊来华百年纪念,出版了许多见证集,也是我喜欢的。我喜欢读传记,宣教士、名牧师、甚至一个小人物的传记。我不太喜欢每日灵粮、沙漠荒泉那种片断式的小故事。我偏向看一个人的长期变化。

这几年最喜欢的,应该是婚前辅导的实作手册 (workshop handbook)。很抱歉,许多书都封箱了,临时找不到。那是一本十年前上一堂辅导课的课本,亚当斯那一派的基督徒辅导方式,强调信靠和顺服。手册囊括了婚前交友到婚后前期,有一系列的工作要做,包括建立一个两人互动的管道。实作手册不是写些原则或建议,而是日期、问题、表格,每周与辅导员评估、跟进。这个给我很深的印象:我们谈大道理谈太多了,但是很少有计划地、有组织地应用到我们的生活、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诫命不是为了解决我们一时的难题,乃是为了塑造一个永久的、新的生活模式。
 
* 2011-12-27 14:56
莱尔的作品我还没看过。得救确信的信心,可能是指:得救的确信?!

得救包含:称义和成圣。称义需要信心;认罪,接受耶稣的赎罪。成圣有三个阶段:称义、圣洁化、得荣耀;一般说的成圣指的是圣化,也就是更新、去渣滓。

信心就是相信。相信某件事、某句话,相信耶稣替我死,相信神的应许,相信圣经的记载。但是圣经讲的是:能够产生行动的信心,一种活的信心。我并不把顺服放在信心里头,虽然顺服在基督徒生命中占据很重要的角色,毕竟顺服和信心还是在不同的领域。或者说,信心生顺服,顺服生成圣。

信心可以讲成信任或交托,但是个很勉强的说法。信心强调的是神的作为,信任讲的是人的作为。顺服的行为不过是来见证个人称义的信心,顺服不会叫人得救,也不会叫人成圣;神的作为才会。得救叫人出死入生,把死人变活人,活人就可以从事顺服的工作了。不顺服的人,是个死人。
 
* 2011-6-8 15:50
提过了,那是个意外。孕妇不是原本争斗中的一方。比如,两人·互殴时,孕妇路过,被误伤。

就我过去的考察,圣经里没有很直接的根据,不过圣经有个大原则:神看重生命。就堕胎本身,那是个伤害母子的过程。
 
* 2011-6-7 23:34
唐崇荣牧师反对做父母脱光衣服跟孩子一同洗澡,他是从罪和性教育来看。(请参考 http://www.crca.com.cn/show.aspx?id=2099&cid=60)

我想按照文化、风俗、年龄,父母与孩子一起洗澡应该有个客观的限制和改变,有些是小孩子可以做的,有些是别的事也可以有相同的果效。

性教育应该着重于男女关系的健康发展。认识身体、甚至男女的不同,都是次要的。先教孩子要尊重自己的身体,其次要会尊重异性的身体。要健康就要作息正常、饮食正常、运动出汗。要健康就要计划、照顾、训练。
 
* 2011-6-7 22:59
第一、强制按照中文翻译,那么,堕胎的妇女是第三者,应该是被争斗者所波及。圣经对无意伤害的惩罚通常较轻。

第二、如果参考下一节,23节,以及多数的英文译本,“堕胎” 或 “流产” 都不如 “早产” 来得适当。妇女的伤害和胎儿的生死都是量刑的依据。
 
* 2011-6-3 19:16
我看不太懂 “我们教会的长老的孩子很多都不上学,我们这边的资源很贫乏,长老们的各方面也只是一般,。。。。。我对教会极不信任,”。您不是住在大城市吗?应该资源不少?!长老们 “一般” 是指哪个方面?教育观点吗?您对教会有什么不信任?是指支持在家教育吗?

在家教育,优点是学习成绩高,缺点是缺乏(小型)社会历练。家长的知识和能力,一直是专业老师所质疑的。其次是家长的教学时间。一般而言,公立学校能够提供更好的资源和教学。

不可否认,公立学校的负面影响刺激家长转向在家教育。美国和台湾的小学教育都是倾向老师和家长为孩子的学习共同努力,家长的责任较以前加多。其实,孩子的教育还是要靠家长,不要推给学校或教会。

我个人支持 “礼乐射御书数” 这种观点,德育和群育是很重要的,特别是现代的中国。学会了做人,再把重点放在做学问,做学问又是以学习一技之长为首要,做学问也要建立健康的人生观(数就是学易经、学人生、学做人)。

孩子调皮,一方面是天性,一方面是还没找到自己的兴趣。家长应该多花点时间跟孩子沟通、讲说。我想,教育无非是教给孩子:生活的乐趣(叫人投入)、生命的价值(叫人珍惜)、以及是非的判断(使人超然)。
 
* 2011-6-3 10:43
我觉得大教会是有必要建立会员制,其次是大环境要求澄清我们的信仰时,最好有个会员制。否则,我觉得多余的制度会浪费资源。教会的三大功能:敬拜、传福音、彼此相爱,应该深入生活、成为文化。制度是备用、是辅助,这样才是正道。

教义上除了 “因信称义” 外,其他的立场只要有圣经根据,都可以接受。一些有异端之嫌的立场,只要我们高举 “因信称义” ,应该可以处理许多的争端。其次,教会要努力教导圣经,而不是单单拿信仰宣言来填鸭。信徒的圣经知识不够,那么教义上的争执只不是为了争权夺利,多说无益。
 
* 2011-6-3 10:09
以色列人不全都是真以色列人,信徒不都是真信徒。全知的神手上的生命册,远远超越人手上的会员名册。生命册是得救的名单、是一生的记录、是在天上作王的名单。会员名册是工作名单、建造教会-广传福音的名单。

教会实行会员制的根据是林前12里的肢体(member)论,每个信徒应该在教会-基督身体做肢体、尽功能。

预表,狭义来说,指的是神的启示、基督的救恩,旧约预表新约。广义来说,指的是原物-未来之物的影子、代替品。把会员名册说是预表,勉强说得过去。

宝血为谁流,为选民、还是为罪人,这是争执不下的长期问题。只要教会提出圣经根据,是可以接受的。我曾回应这个问题,如下:
https://www.51zanmei.net/home-space-uid-17-do-blog-id-539.html
“转贴:三.有限的赎罪” 

一般人反对普救论,主要是因为觉得神的恩典浪费了,或者觉得矛盾,“到底不信的人会得救吗”。我支持普救论。但是有限赎罪论还是站得住脚。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