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9-10 21:16
因为基督教发于中东,佛教发于印度,所以就近,佛教比基督教早传入中国,经由新疆-西域传入中国。
(1)为什么佛教起于战乱?
(2)为什么佛教流行在中国?
=====================
彩虹炫 | 编辑 删除Big
如果中国文化,是个基督教文化,那么会是个怎么样的社会?与今天有何不同?
如今日,七日工作中有一两日休息。
有固定日做宗教敬拜;敬拜为仪式,不是点香火了事。
早期敬拜为全体颂赞,中世纪改为诗班颂赞,近代又恢复。
中世纪,修道院自给自足,守贫、教化。不化缘、不做法会。
小牧师四处劝世、讲经。不讲因果,讲认罪;不讲轮回,讲永生。
凡事感恩,凡事赞美。
因为基督教发于中东,佛教发于印度,所以就近,佛教比基督教早传入中国,经由新疆-西域传入中国。
因为基督教发于第一世纪,佛教发于公元前第六世纪,传于公元前第三世纪,所以时间点上佛教比基督教早传入中国。
五胡十六国时代,充斥着战乱和屠杀,自我意识和宗教寄托的需要提升。在战乱中,不乏汉化的胡人,胡化的汉人,但是汉族象征着威权和暴力。相对的,西域象征着和平和非汉,西汉有36国,到了东汉有50多国,分裂而不合并。因此,西域文化成为战乱中国所追捧的文化。
在古代,佛教是第三国的宗教,不是交战国。
相对的,在近代,基督教是侵略国的宗教。印度阿育王打下了印度,才发现杀戮多(做寡人时才会清醒),从而推广禁杀的佛教,但是推广初期还是以杀为手段。南北朝也是在杀戮中引进佛教,平均每年四次战役,战争延续280年(东晋到隋朝约330年)。战乱中被杀或被吃约有千万。动辄屠杀几十万,白骨成堆、填江断流,都常有。
三国有100年,前40年多大战,后60年多小战。西晋有50年,内乱15年,胡乱10年。十六国有140年,太平8年。北魏有150年,太平50年。北朝50年,隋朝50年。东汉初人口两千万,汉末五千,三国千万。西晋千五。南北朝初期各千万,后期南人两百万、北人三千万(应是北蛮南迁)。隋朝四千万,唐初千万,玄宗四千,中唐千五,晚唐两千。
(2)为什么佛教流行在中国?
佛教的盛况,只能用香火鼎盛来描述。民间信仰的是弥勒佛,救世主,不是佛祖。千百年来,农民多奉弥勒佛之名起义。显示人民生活艰苦,渴慕太平。人民要的是生存,不是信仰。
原始佛教佛教讲的是四圣谛、八正道,弥勒佛信仰根本就是末枝细节;但是来到了中国,救世的弥勒佛就取代了转法轮、讲佛法的佛陀。官方的部派佛教,从教判引发三教八宗,根本不同于民间信仰。佛寺,常常沦为聚众、聚财,逃兵役、逃赋税,藏兵器、藏女色的地方;是个逃避现实、藏污纳垢的地方,甚至是个起义抗暴的据点。台湾在日剧时代也发展出庙会文化,节庆时大办流水席,聚集抗日人气。(注:寺,原本是官署、衙门、行政机关。其中有专门接待外宾的鸿胪寺。秦汉设三公九卿,九卿又称九寺。隋唐另立三省六部(实为一省六部;三省又称三台),九卿虚位。)宗教是属于贵族,甚至专属于皇室。汉初推崇道家(无为而治),但是汉武独尊儒家(讲君权、愚忠)后,道家式微。东汉末年,道教起义,黄巾之乱;农民聚众,多着数万,少者数千。因此,道教从此进不了庙堂。即使唐初推崇道教,武后借佛教(弥勒佛转世)篡唐后,道教仍旧式微。直到宋朝,道教才从乱党翻身,成为战神和长生的代表。
(3)那么,为什么基督教的救世主不能取代佛教的救世主?在基督教发迹时,印度佛教也起了改革,大乘起,讲渡他、念佛、顿悟,修行简单。相对的,小乘讲自证、论道、守戒,出家就入寺受戒。其次,佛教本地化,传入中国,立即产生教判,而有三教八宗;最后剩下禅宗(不立文字)、净土(念佛号)。观音也做女性;其实女性在佛教的地位不高,必先转男身,才能成佛。改革后的佛教更贴近普罗大众。
佛教的救世主还没来,基督教的救世主已经来过了。但是,基督教的救世主还会再来。耶稣主张不动刀剑,又说会同他的天使从天而降;这就很难使人造谣。只有歪道邪说的人会自称是耶稣,又显示不出无敌军容。总之,佛教禁杀,基督教禁斗,没有多大的差别。两教的救世主都来改朝换代,建立万世太平。
佛教比基督教早500年,教义争执和分裂;500年后佛教教义大致稳定,而基督教刚起步,又受到200年的逼迫,要再过200年基督教教义才稳定。于是乎,佛教就先行抢占了地盘。
后到的基督教,唐朝官方很好心地介绍佛教徒协助翻译,武后之乱一起被禁。德宗时再起,40年后被武宗所灭。其实,景教并用佛教的经书,自己的经书没有翻译多少,不像佛教大量翻译,自然推广不大。当然,景教徒远道而来,经书所带不多。唐朝已经有了刻板印刷术(宋朝有活字排版),在积功德的思维下,佛经广印。佛经、佛像、佛印,都有法力;但是仍旧免不了改朝换代、血腥屠杀(所以,不要告诉我,有80%的中国人信佛;中国人相杀,照常杀到眼红;少林武僧照常下山平天下)。
=====================
如今日,七日工作中有一两日休息。
有固定日做宗教敬拜;敬拜为仪式,不是点香火了事。
早期敬拜为全体颂赞,中世纪改为诗班颂赞,近代又恢复。
中世纪,修道院自给自足,守贫、教化。不化缘、不做法会。
小牧师四处劝世、讲经。不讲因果,讲认罪;不讲轮回,讲永生。
凡事感恩,凡事赞美。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