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文化强调理性和法治,行为的依据变得重要。
但是在帝王时代,在战乱时期,人治隐然驾驭了法治,形成了特权。
在宗教改革时代,教会、帝国、侯选国里,制度形同虚设,当政者追逐权力和阴谋。
唯独运动意在拨乱反正,着力于宗教、教会,以正人心。
唯独恩典,唯独信心,对抗教会的霸权,恢复了得救之道。
唯独圣经,更重新抬举了法治的精神。
法治是圣经的精神,不但保罗认为律法使人知罪,在摩西时代神就颁布律法。
神与以色列人立约,约柜里有两块石板,是两分立约书,双方以十诫为约定。
路德的唯独圣经,应该影响了加尔文,使得加尔文提出:上帝主权。
上帝之为上帝,就是上帝有主权,不容轻慢,不被利用,不被操控,而是有至高的主权运作万事。
东正教谈奥秘,拒绝理性。态度保守,尊崇千年不变的圣传。
东正教认为圣经是圣传的一小部分,圣传包含了教导、礼仪、还有权柄。圣传不但是运作,更是生活。
相对的,天主教圣经与圣传,圣传是法典,是智慧宝库。在生活运作上有圣礼,有圣人的功德(圣人也就教会认定的义人,圣经说神听义人的代祷),有神的恩典。
东正教虽然强调一个教会,但是更坚持本位主义,鄙视天主教,誓反教(西欧的新教)。
东正教鄙视天主教教宗独大,鄙视誓反教宗派纷争。
东正教却忘记了早年与天主年平起平坐,后来因外患又甘愿屈居第二。
东正教位居皇城,大公会议多次有皇帝召开,多在皇城、皇城附近、或东罗马召开。于是助长东正教的气焰。
在历史上,东罗马凭借天险,在蛮族和伊斯兰教的攻击下,依然残喘了千年之久。
西罗马在历年的内乱、内战,已经是外强中干。这也是为什么君士坦丁统一帝国后,迁都东方。
再加上天灾和瘟疫,西罗马更无法面对蛮族的多次洗劫。
罗马教会成为乱世中安定的力量。蛮族因为教会挺身而退兵,后来查里曼王国又成为教会的保护人。
相对于东方教会的慢速没落,西方教会经历剧烈起伏,先是帝国迫害,后是蛮族洗劫,才得到千年尊荣。
西方教会面对的不仅仅是财富和尊荣,还有政治变迁、人口变迁、地域变迁,如何喂养、如何裁判。
不要以为罗马教会一路腐败。在西罗马亡国后,教会挺身,照顾难民,面对蛮族。
在信仰上也提出许多正确的看法,例如认为:耶稣是人也是神,而且两性合一。
然而,权力使人堕落。到了教改时期,教会和君王一同剥削人民,造成贫富悬殊。
其实,十字军运动带动了商业和科技,也塑造新势力和新文化,这一切都不是旧制度所能够应付的。
所罗门王的富贵岂不是上帝所赐?但是人心离开了神,追求世俗,信仰成了工具。
圣经是历史,是资治通鉴,让人重温人的堕落和神的恩典。
圣经不是圣传,不是告诉人怎么活。圣经告诉人怎么得救。
圣传告诉人,怎么亲近神、怎么进天国。圣经告诉人,怎么脱离罪,怎么与神和好。
圣传看未来,圣经看过去。
圣经小小的算什么?至少耶稣和保罗很重视。
圣传浩瀚,只有神职人员能通。更何况,连小小的圣经都读不通了。
圣传能够解释圣经,因为圣经不过是圣传的结晶。那么耶稣要人考察圣经?直接听道不是更好?
是的,先有传,才有书。先有事,才有史。但是,先有法,才有治。先有约,才有救。
起点在哪里,规矩在哪里,方向在哪里,就在圣经里,历史一贯,道理一贯,系统一贯。
圣经记载法,但是没有一切法。圣经记载事,没有一切事。
因为圣经提纲挈领,而且宾主分明,次要的就不提,主要的就是:神救罪人。
奢谈成为神,不如先认罪。不认罪,就不会有改革。外表的行为并不能表明里面的意念。
圣经不完备,也不可能完备,没有记载各样的法令礼仪,但是明确地说明得救之道。
没有新约圣经之前,已经有了旧约圣经,已经足以证实耶稣是基督,是神的羔羊。
圣传不是先于圣经,也不高于圣经。
与其说是解经的乱象,不如说是生活的需要,依海捕鱼,依山种田。
与其说是解经的乱象,不如说是方式不同,靠左走,靠右走,总是确保了交通顺畅。
驱逐异端,迫害异端。人命可贵,不可杀人,所以拘杀异端,这是教会的污点。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