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6-18 20:06
前言:
在简答之后,期望有更多的回复,所以分成七篇。但是无奈,拆解简答之后,除了第一篇有增加一些,就无暇继续作答。总之,这是捍卫新教的回复文。虽然新教里有许多的是非,但是片面地攻击有失厚道,有些是时代的大环境促成,有些并非如原作者所说。更重要的是,多一点认识,多一点包容,而不是强行威权,一竿子打翻一船的人。
唯独圣经吗?
正教对基督新教之教导的评价
主后2007年主显月4日 七十使徒纪念日
〉序言:基督新教徒没有希望了吗?
〉自从我由基督新教的福音派皈依正教信仰之后
〉虽然他们所使用的是相同的词汇,但是通常彼此并不能沟通,因为他们所说的并非相同的神学语言——换言之,他们没有具有相同的神学基础来讨论他们之间的分歧。
〉若是一个人发现现在有二万多个不同基督新教的宗派,并且每个宗派都声称惟有自己才正确的理解圣经,
〉也许新教最令人望而生畏的特征在于它那众多的教派之间意见分歧、彼此矛盾,这使它以各教派各执己见、没有共同的信仰而著称。就如神话里的九头怪蛇,从它众多的头里又不断生出新的头。
〉即便如此,我们还是不能指望能全面了解新教里几乎每天都在不断产生的新兴教派。但是虽然他们之间如此意见分歧,却有着一个基本的预设,使得数以千计、彼此没有关系、一盘散沙似的派别统归于“基督新教”的名下。
〉虽然他们对圣经说了些什么没有共同的意见,但是通常他们却对人应该如何解释圣经有着一致的看法——背离传统,按自己的意思解释圣经!
〉他们双方在根本上都认同他们研读圣经的方法,他们既不质疑这一共同的基本预设,也没有发现他们彼此对圣经错误的研读方法本身是有问题的。这就是这犹如九头怪蛇一般的异端(基督新教)的核心所在——只要一剑刺穿九头怪蛇的心脏,它众多的头就会毫无生气地跌落于地。
喜欢统一,喜欢一言堂,自然会讨厌分裂、压制不同的声音。
去看画,不同的人看一幅画,会有不同的诠释。关键是:哪一个接近专家的诠释,哪一个更接近作者的原意。
大公教会的做法就是断绝争议、封杀不同声音。最后就是东西方教会分裂。
〉为何唯独圣经?
〉当人考虑到当时罗马天主教会内的腐败,它宣扬的是已变了质的教导,肆意曲解传统来捍卫自己,
〉当传统被集中在教宗身上(这是所有西方的罗马人所受的教导,他们对此深信不疑的),而教宗又应为那些陈规陋习负责的时候,路德如何会用传统来反对这些陈规陋习呢?
〉但是,路德从来没有真正试图完全抛弃传统,他也从未真正“唯独”只用圣经,
是的,当时的目的是如何对抗教皇的权柄,教会的权柄。误打正着,历代的信仰论证都立足于圣经的经文上。
错,路德的目标不是错误的传统,而是如何得救,教会有否决定个人得救的权柄。答案是:个人的信心决定了个人的得救。
能得救,那么其它的事情都显得次要,受害也好,含冤也好。
唯独运动的核心,是如何得救。是宗教议题,不是政治议题,不是社会议题。
想搞社会运动?为何大卫逃亡时说,我怎么能够为了自己能够活命,而下手加害神的受膏者、神所立的王?
〉“唯独圣经”所带来的问题
〉既然新教及其基本教义“唯独圣经”是出于上帝的,那么为何由此竟然产生了二千多个不同的团体,对圣经所说的基本内容彼此互不认同,就连做一名基督教徒意味着什么都各持己见?
〉显然,在这情形下,无论从什么角度或以任何一种衡量标准来说,新教徒发现自己都处于错误的境地。
身体的肢体难道就只有一个样子?
歌林多教会也是分党结派,互相恶斗。有保罗派、亚波罗帮,甚至有基督组。
使徒行传也记载犹太教主义在教会里得势,教会姑息妥协,结果就是保罗被监禁。
保罗劝教会不要内斗,彼得也在劝,约翰也在劝。
所以不要幸灾乐祸,也不要借题发挥。
不同未必是对错。判断对错的原则在于信心,审判在于他们的主。
判断是非的原则在于神一贯的诫命上,在于从远古神就立下的准则。
解决纷争的原则在于十字架,我们都是蒙恩的人,为何还要争大小?
〉错误的预设一:
〉⑴ 圣经教导过“唯独圣经就够了”吗?
〉事实上,当帕弗罗写下这封致提摩泰的书信时,新约各书卷尚未全部写成,新约的各卷书还未被集结成现在我们所熟知的新约正典。我们可以在新约圣经中找到许多提及“圣经”的章节,显然,在这些章节中,帕弗罗所谈论的大多是旧约。
〉显然,在这些章节中,帕弗罗所谈论的大多是旧约。因此,如果我们打算将此经文用于对受默感的权威加以限制时,不仅要把传统排除出去,连这经文本身以及全部的新约都应排除在外。
〉为什么帕弗罗却在同一章经文中使用了不是圣经的口传呢?旧约中找不到雅乃斯和杨布勒两个名字,但帕弗罗却在致提摩泰书二3:8里提到他们两人反抗摩伊息斯。在此帕弗罗使用了口传:雅乃斯和杨布勒是在出离之书中(第七、八章)所记述的两个著名的埃及术士的名字。
圣经的正典是如何成立的?犹太人的圣经,旧约圣经直到公元前两三世纪时,都还没有统一的正典。律法书一直被接受,一般相信先知书约在公元前300年被接受,但是著作部分的接受年代始终无法确定。
犹太人在公元90年曾开会制定正典,但是该会并不具备,各地的书目仍不统一。一般相信旧约正典成立了第二世纪,甚至第三世纪。
七十士译本,在使徒时代广为流行。其实在公元前第三世纪原本只为翻译律法书,到了公元前第二世纪再加上先知书。严格来说,除了律法书外,多半是收集当时的翻译
早期的圣经书卷分散在不同的地方,历代在不同地方被保留下来,彼此的抄录又相差无几。圣经的保留,不是一个议会就定案,也不是一个行政命令就销毁其它书卷,因为考古发掘了更早的破简残篇,得以印证圣经的保留。
其次,是教父时期在书信和著作中引用的经文,也佐证了书卷的接纳和保留。
第三,保罗也强调了,凡受上帝默感所写的圣经。不在于正典,而是神的默感。神的默感,不但教人读来又特别的感动,而且各个书卷都有共同的中心主题,彼此可以互相印证。只是新教加上但书,神的正典完成后,就不再有新的启示、新的默感。
为什么不能引用?如果这个部分是事实,引用何妨?
部分引用,并不肯定其余的记载都是事实、都有神的默感。
旧约圣经记载的许多事迹,都得到考古上的印证,特别是文件上的印证。该文件并不因此就应该列入圣经。
圣经可以验证口传、验证圣经外的教导。圣经不应该被检验。
〉异端团体无法将他们的教导建基于圣传之上,因为他们的教导源于教会之外的教训,因此他们若是要宣称他们的异端思想具有权威的基础的话,他们只有曲解圣经,以使徒或是旧约时代的圣人的名义伪造新的书卷。
〉即古往今来、世界各地的正教基督徒所接受的信仰都是同一个正教信仰
也未必是源于教会之外。亚流就是根据圣经,子为父所生,子为父所派,所以结论出子是次神,被定为异端(325年)。乍看之下,当然忤逆不道,同样的,后来的大公会议(431年)也认定玛利亚是神之母。神也是被生吗?人可以生神吗?
一些结论是以偏概全,一些结论是超乎常理。信仰,有时是宗教家、某种专家的玩具或粘土,有时本身就是超自然,很难形容。怎么用看得见的事物,来描述看不见的事物呢?
早期许多的各地教会是独立的、自发的,比如安提阿教会、罗马教会,然后他们相互联合,归于在一个教区。在中世纪,许多教会或修道院主动归属罗马教会,特别是在罗马教会势微时,仍然拥护罗马教会。
为什么?为什么他们不理智,他们会受骗?
因为罗马教会曾经遭受最严厉的宗教逼迫,一次再一次的受逼迫,用殉道来见证自己的信仰。
因为罗马教会曾经提出许多合乎圣经、助人明白真理的教导。
因为信仰是一种生活见证,不是知识,不是仪礼,不是教条律法。
因为我们是基督的身体,不配数落他人。合一,胜过对错。走出营外呢?但是摩西何曾撇下以色列人?
〉就教会权威的组织结构而言,是正教的主教们在历次公会议上共同解决了圣经正典书目的问题。
圣经的角色不在于出现的先后,而是确定了信仰的核心、信仰的本质。
圣传包含一切,一直再增加。圣经不再增加,只单单谈论得救。
圣传里有许多的教导,但是最终还是落在圣经的权威,圣经印证了他们的教导、仪礼、运作。没有圣经的背书,一切就变得毫无价值。
其次,使徒时代,圣传和圣经是并行的,新约圣经还没有被纳入正典,有些书卷还没有写出来,毕竟终究还是发行出去。
书信可以把真理传到远方,传往不同的方向。
书信可以更条例、更扼要地把真理说明白、讲清楚。
圣传的角色变成圣经的诠释。或许圣传曾经是主角,但是圣经来了,圣传已经完成原本的作用。
第三,圣经不完备吗?上帝说。“你谨守遵行这书上所写的一切话。如此,你的道路就可以亨通,凡事顺利。”
第一次大公会议的决议,就是不让外邦人遵从犹太人的文化。即使大到国家,也很难用一条鞭法就可以治国。一些行为可以明定通行法,统一规定,比如上车扣安全带。但是一些行为只能是订立原则,允许单行法,靠左走或靠右走。还有一些行为根本就不需要规定,手排挡或自排挡的车。
就只单单是旧约、或律法书吗?不,我们说圣经是神的启示,圣经不单是教导真理,教导行为,更重要的是记载启示,对未来的预言。
〉⑵ 新约各书卷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而对那些众人都接受理解的东西和那些没有引起争论的东西就没有仔细讲解。书信中所讨论的通常是一些具有争议性或被人误解的信理问题[8],
〉事实上,初期基督徒忠实地延续了由使徒传给他们的建基于犹太教的崇拜仪式[9]。
圣经所要处理的对象,是罪,是人的错误,其次才是人与人之间的争议。
基督徒的主要工作不是在教会内的仪礼和教导,而是在教会外的见证。耶稣和使徒的生活就是居无定所,周游、教导、冲突。
生活问题的重要性胜过宗教仪礼、教理论证。
〉新约时代的基督徒却决非一群狂热的充满自由精神的“灵恩派人士”,他们像他们的先祖那样参加礼仪,敬拜上帝:他们按照时辰进行祈祷[10],他们在圣殿内敬拜上帝[11],也参加会堂的崇拜[12]。
〉事实上,圣经中却并没有包含每一个对教会来说极为重要的主题的教导。正如前面早已提及的,新约很少详细谈论应如何进行礼仪崇拜,但礼仪崇拜决不是一件小事。
会堂的敬拜、圣殿的敬拜,那么雅各的敬拜、亚伯拉罕的敬拜、闪的敬拜呢?
仪礼是谁规定的?规定了就不能改吗?
“时候将到,如今就是了,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灵和诚实拜他,因为父要这样的人拜他。”
“饭后,也照样拿起杯来,说,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约。你们每逢喝的时候,要如此行,为的是记念我。”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