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12 22:40
====================
====================
- Big
- Big 2010-02-04 04:07
姓表血亲(母亲。孕地、生地)、部落(图腾)。
氏表政治(国、乡、封号、官名)、家族(先人、排行次第)。
从汉代开始,姓氏混而为一。
名。
字,别名,敬称。
在明治八年(1875年)颂布了强制性的《苗字必称令》,规定了"凡国民,必须起姓"。1875年之前绝大多数人是没有姓的。可以说,日本人有姓不过只是才一百多年的事。
公元四世纪末,日本的大和朝廷把日本列岛南部的许多小国统一成为一个国家,其政治统治的基础是氏姓制度。以大和朝廷的大王(即后来的天皇)为首的,掌握着中央政权的贵族与隶属于朝廷的小国国王之间建立了有血缘关系的集团,这些集团称之为"氏",一个"氏"也就是一个贵族世家。
氏的称呼有的来自官职,有的来自居住地、统治地的地名,有的来自神名,还有的来自技艺。例如,居住出云国的就叫做"出云氏",做祭祀工作的就叫"忌部氏"。掌握大和朝廷最高权力的大王家,是当时最强大的氏。
后来,大王家又对隶属朝廷的许多氏按与自己的亲疏、血缘远近、功劳势力大小,分别赐予"姓"。这个"姓"也不能算是真正的姓,只是表示地位、门第、职务的称号,类似爵位。
由于人口繁衍,一个大的氏又有了许多分支。这些分支为自己起了"苗字"。例如,藤原是一个大氏,分出之后,居住在近江国的藤原氏,便取"近江"与"藤原" 的首字,称为"近藤"。到了明治八年,从来没有姓的人在取自己的姓的时候,也想沾点"藤"字的光,于是"藤田"、"藤本"、"藤井"、"藤山"、"藤川"、"藤条"等等姓氏就诞生了。
- 彩虹炫 | 编辑 删除Big
- Big 2010-02-04 12:14
《后汉书·五行志》写道:“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
北方汉人子弟以学习胡语为时髦之举,久而久之,北方汉语中充斥了胡虏之音。胡乐对中原音乐的影响是深远的,胡笳、羌笛、琵琶等乐器,随着民族大迁徙,从漠北、西域以及其他地区传入中原,使传统音乐显得更加丰富多彩。西晋后期,天竺国送给凉州刺史张轨乐工二十二人,乐器一部,其中有笛子、琵琶、箜篌、五弦琴、铜鼓、皮鼓等,还带来了天竺调等乐曲。前秦末年,吕光远征西域,又获得筚篥、腰鼓、答腊鼓,以及龟兹乐曲。
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李建成、李元吉,逼唐高祖李渊立自己为太子。这一事变充满血腥,令人触目惊心:李建成被李世民用弓箭射死,李元吉则死于埋伏;李世民连李建成、李元吉的儿子也不放过,一并杀死。
北魏初年,许多军事据点如六镇等的成员主要由拓跋人构成。力量和人数处于弱势的汉族人为了生存,只好向拓跋人认同。他们不但在穿着打扮、日常习俗上模仿鲜卑人,而且也改取胡名、改说鲜卑语。
在胡化汉人建立的北齐王朝,鲜卑贵族远远凌驾于汉族官僚以上,汉人被辱作“汉儿”、“狗汉”、“贼汉”、“一钱汉”,汉文化受到诋毁、排斥,鲜卑语言重新成为官方用语。一些想谋取功名富贵的汉人,则拼命要子女学好鲜卑语。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